《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资料图】
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身系“敦煌飞天彩带”,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出坞,全面开启码头系泊试验、出海试航和年底命名交付的决战周期。
大型邮轮建造是典型的复合型、定制型、巨系统工程,也是我国迄今唯一有待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对推进邮轮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助推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
这艘庞大又时尚的豪华邮轮是如何建造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期,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做客上海科普大讲坛,揭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
建造犹如“绣花”
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航母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并称为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也是目前中国人尚未摘取的最后一颗明珠。
从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到2008年国产“大鹏昊”号打破LNG船的垄断,再到2022年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如今“爱达·魔都”号邮轮顺利出坞,距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
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如此复杂?曾骥表示,大型邮轮具有“船+酒店+娱乐”的交叉化、定制化产品属性。此次国产大型邮轮全船有503个薄板结构分段,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精度控制难度大,建造过程犹如“绣花”。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多达2500万个,相当于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全船总电缆布置长度达到4200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整船总工时相当于好望角型散货船的20倍。巨大的物量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现场管理和施工次序。
“首艘大型邮轮,将近一百万的设计工时,所有三维设计包括图纸都要细化到很细小的零件,每个零件都有编号。把所有零件拖板装出来,装到分段所在位置,一个小分段到大分段一步一步走出来。”曾骥说。
曾骥表示,该邮轮是个重达6万吨的庞然大物,为了减轻船的自重,建造中,大量使用了只有4毫米厚的薄板。邮轮上整个酒店的基础框架,都是由这些薄板搭建而成。邮轮上所有的客房都是在陆地上做好,再通过自动电梯,运输到邮轮里焊接相连。在这艘长达300余米的巨轮里,2000多个房间,拼接后安装到船上的误差需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
记者注意到,专家在介绍邮轮时用的是“出坞”而非“下水”,这是为何?
曾骥向记者介绍说:“20年前基本上我们国内所有船舶都是通过‘船台造船’的模式,在船台上造好船之后通过筏道下水。船台造船有着分段小、阶段多的限制。”
“随着硬件提升,特别是国内造船工具的升级,现在大型船舶采用了‘船坞造船’模式,通过灌水让船坞的水和坞外的水持平,然后打开坞门把船推出去,称之为船舶出坞。这种模式具有分段大、阶段少的优点,更加安全和高效。”曾骥说。
曾骥还向大家介绍了邮轮出坞的流程。大型船舶出坞、下水是建造过程的一个重要又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翻船事故。“爱达·魔都”号邮轮出坞需要经过倾斜试验、舷门冲水试验和救生艇脱钩巡游试验,用以测试船身稳定性、密闭性和逃生功能。
出坞后,还需在码头完成坞内没有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剩余工作,诸如码头舾装、码头测试、2次海上试航、交船前的准备工作等任务。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宋杰 摄)
有5G,有火锅
此次建造的大型邮轮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时,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拥有客房2125间,以及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有意思的是,在娱乐区域和餐饮区域,还加入了中国特色的火锅馆、麻将馆等独特的元素。
“吃火锅、打麻将,以前国外邮轮没有这个。吃火锅很香,味道飘到别人房间里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求邮轮的门和空调设计得不一样,不能串味,建造的精确程度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小的地方体现出来,”曾骥说。
船上演出方面,将会上演以“魔都(MagicCity)”命名的全新艺术歌舞剧。通过摩登都市的魅力演绎,将上海兼收并蓄的“万花筒”文化浓缩于海上“魔都”主舞台,为游客呈现耳目一新的观赏感受。此外,还有开心麻花推出的首个开心麻花海上专场。
曾骥介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外高桥造船人征服大型邮轮的主要方式。首制大型邮轮全船共136个系统,其中有一部分可以找到经验参考,但还有一部分母型船没有的项目就需要己摸索完成,啤酒酿造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啤酒酿造系统主要分布于大型邮轮H1508船5甲板1/2竖区,这里将建成为啤酒工厂和啤酒花园休闲娱乐区。
关于游客最关心的网速问题,曾骥介绍,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为“爱达·魔都”号实现全船5G移动网络覆盖与应用,开创全球首例“5G邮轮”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外的科学家也参与了邮轮建造。曾骥介绍了“三位飞人”,这些国际友人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和上海外高桥本土设计和建造队伍共同吃喝。
来自克罗地亚的帕米奇(英文名:AldoPamic)所在的Interna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他曾经在德国和法国同维京邮轮合作过,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目前总部派他来到中国作为建造经理,参与我国首制国产大型邮轮的内装工程施工项目;来自意大利的剧院建造经理陆西诺·马迪奥利(Luciano Mattioli),他在工作时总是拿着笔记本电脑,随时打开图纸,核验施工细节,一天8小时工作,至少有6个小时都穿梭在邮轮的各个地方;来自意大利的数字化网络调试经理马休·本奇(Matteo Benci),是个“实干家”,在工作中,他总会“爬”到一些比较“难去”的地方,做一些具体工作。
“我国进行豪华邮轮建造之前,邮轮设计和建造被欧洲国家所垄断。最出名的就是意大利的芬坎蒂尼集团,这个集团下面有七八个船厂,主要是建造大型豪华邮轮。还有德国迈尔船厂、法国大西洋船厂,基本上被这三家大型造船企业所垄断。我国中船集团自此成为第四家从事豪华邮轮设计建造的集团,虽然是第四,但我相信慢慢会变成第三家,变成第二家,甚至哪天我们有望变成第一家。”曾骥说,“当前最大的豪华邮轮是皇家加勒比的超大型邮轮——海洋交响号,重达22.8万吨,总共可以容纳8600人,18层甲板(约26层楼高)。学无止境,让我们继续向20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邮轮冲击。”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