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的事情现在有了这样的玩法:
(资料图)
说张薇的爸爸是张维为…我猜张维为教授要是说的是“这就是美国”,大概就不会惹这一身骚了…
这其实也很有技巧,也可以由此对一些舆论战、认知战窥豹一斑吧。
现在都在骂张薇吧?这个文章在干什么?一个是借力,借这个公愤引流拐带到“张维为”身上,为什么?因为张维为姓张,因为他讲的是“这就是中国”,是讲中国好,中国厉害的,美国不好的,是反那些贬中扬西的认知战的,是他们有代表性的“立场敌人”,只能说一些人结合热点为其反动立场服务,做事很是敬业,立场很是坚定;另一个是卸力,因为因为两者行为的反差,这种强行联系的行为,很容易引导到对爱国立场人物的失望情绪和阶层相关不满情绪上来。
另外,这种舆论战又有几个问题,这充分说明仅仅靠法制是不能管好舆论战这种认知目的行为:
(1)“认知空白领域的先入为主”。这种非公众熟知的东西说出来就有人信,有的是缺乏分辨力先入为主,有些是出于立场就是想要相信,再找点水军带带节奏效果更好。很多人就是分析感觉上大概率不是,也不一定敢直接张嘴。
(2)“传出去就赢了”。辟谣从来跟不上造谣,一般说来很多人看不到一个问题的解释或辟谣,或者说风头过了也就失去兴趣了,可以说这种显然有问题的东西,只要传出去就已经有效果了,已经赢了。
(3)“我可没说啊”。其实文章通篇没有明确指出是那个出名的“张维为”,但是以曝光度而言,也只能是那个最出名的张维为挨上了。再者有时候可能重点在评论里,比如这个的评论齐刷刷的指向张维为教授…但是评论嘛,找点人刷刷也行啊
(4)“法律成本”。理论上说,大概全国所有叫张维为的都可以告这个作者,但是所有那些张维为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吗?打官司就算赢了又能得到什么?又能惩罚人家多少?
(5)“成本低影响大”。这种有政治、认知目的搞事,用法律手段对抗,很多时候出力不讨好不值得,或者说难以真正挽回损失和及时制止,甚至可能找到要告谁都要费点劲,而相比之下搞事太容易了。至于投诉举报这些东西…那些个平台也是有自己想法和政治取向的,要不然怎么要时不时约谈呢。
(6)“定点清除”。从以前针对兔吧、二吧、吴京、流浪地球等等,总有力量在有组织的长期抹黑破坏“中国立场标杆”,是论坛就输出力量以理科中名义尽量中和掉红色或者反串拉仇恨,弱智掉价搞low掉,发反动淫秽内容再举报,潜伏收买夺取贴吧版主职务打击异己改立场,全网诋毁该论坛贴吧等等…对人对物更是大规模造谣生事诋毁谩骂负面评价制造巨量消极舆论充满网络…一些势力较弱的个人还可能遭到线上网暴和线下打击报复…这次这事,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都要联系起来碰瓷打击张维为这种“立场标杆”…这种定点清除行为,是蛮横的意识形态攻击行为,然而这些意识形态反动性极高的行为,从来也没听说付出过多少代价…另一方面,党政也几乎不保护意识形态阵地和标杆…
标签: